中國古代建筑中陰陽概念的產生和運用,是不同歷史條件下建筑實踐與哲學觀念相融合的結果。陰陽概念的形成不僅具有簡單的哲學意義,而且對形成中國特色的建筑理論具有重要意義。隨著建筑現代化的進程和西方建筑思潮和設計理念的不斷侵入,民族建筑思想已經讓位,但中國建筑中的陰陽觀念并沒有消失。
中國古代文化中的陰陽觀念認為,陰陽是構成宇宙和生命的兩個基本元素。這兩個基本元素相互作用并融合,產生了世界上的萬物和生命。各種建筑形式及其理論都與民族的文化精神密切相關。陰陽的概念以及這兩個基本元素一直存在于我國的傳統建筑形式中。
從陰陽五行理論出發(fā),提出自然陰陽現象與人類生存協調的理論,為我國建筑藝術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這兩個概念產生的基礎理論在建筑中不斷受到重視和應用。有學者認為,對正反物體的認識是中國古代最早體現陰陽概念的現象。
陰陽概念的原始理論是凹的部分是陰,凸的部分是陽。陰陽不同屬性的現象在建筑中的運用由來已久。半坡遺址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其建筑形式為負窯洞。浙江余姚河姆渡遺址出土的大量木制建筑構件表明,當時人們已經用木頭在地面上建造(立)前樓。這些古建筑形式初步展現了兩大類建筑在陰陽觀念指導下的不斷完善。
中國傳統的建筑環(huán)境強調陰陽二氣。據唐代楊峻松的《鏡八樓》記載,古建筑的整體環(huán)境是由陰陽二氣改造的……陰陽二氣是主要推動力。這一主要力量繼續(xù)推動中國建筑對陰陽元素的使用的重視。
古代建筑師認為,所謂載陰抱陽,一般是指在選擇房屋位置時,其背后應有主峰龍脈山,左右應有次峰或次峰。游碧山……前面應該有一個月牙形的水池或者弧形的水池。水流,水過岸,山過岸,軸線……朝南。該場地位于這片風景的中心,周圍群山環(huán)水。持陰抱陽,必須坐北朝南。北方為陰方,南方為陽方。如果房子與太陽星合相,則是吉祥的。坐北朝南,采光、通風良好;如果后山直立,就會引起腿和憤怒。如果傾斜不當,會帶來厄運,無法居住。
在皇家建筑群中,以自我為中心的設計脫穎而出。無論建筑大小,只設計一條中軸線(主路),象征著獨一無二,與古代奇數為陽的觀念有關。至于庭院內的回廊、回廊、游廊、回廊(江南地區(qū)又稱回廊),可根據活動區(qū)域的需要設計多條回廊。
傳統建筑色彩的陰陽差異。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皇家建筑,基本采用暖色調。紅墻琉璃瓦顯得金碧輝煌。對屋頂陰陽的研究還涉及到瓦片顏色與地面的對應關系。人們認為屋頂為天,天干,屬陽。檐下為地,為坤,屬陰;另一種是普通房屋,青磚墻,色彩典雅、古樸、大方,成為皇家建筑相應的反色彩風格。
古建筑排水系統的陰陽。例如,在住宅樓的廳堂、廳堂、天井等處,可利用明溝(檐溝)排出樓內大量雨水;所有從房屋側面或兩個房間之間的連接處排出的水都必須通過地下溝渠(也稱為排水溝)覆蓋物排出。地磚蓄水,不影響室內人流。湖南平江縣明代古建筑張谷營村的地下排水系統,巧妙地將每個小院十多個不同天井的水排入建筑群外的溝渠中。它受到了考古學家和建筑師的好評。
梁思成老師認為,一個民族或文化體系的架構,就像語言一樣,有其特殊的“語法”和“詞匯”。一旦形成,就成為大家所接受和遵循的方法和綱領。對于語言來說是這樣,對于建筑來說也是如此。建筑中的陰陽和諧已成為中國傳統建筑的獨特語法之一,并代代相傳。
立面在傳統建筑中象征著面子,因此受到高度重視。門樓的設計以楊為主,象征著主人的地位。山東曲阜的功夫義門始建于明朝中期。門上方懸掛著重光門匾額。其造型方正、陽剛、端莊、穩(wěn)重。在門旁的柏樹映襯下,孔府的進深更顯深邃。
門樓的建造也強調陰陽的和諧。如山西杞縣的喬家堡城樓、北京四合院的金柱門、如意門樓等,充分體現了陰陽和諧的理念。建筑功能和審美意識。
陰陽作為中國傳統建筑的獨特語法,正如梁思成老師所說,是血脈傳承并不斷演化的,體現了不間斷地吸收各種影響的養(yǎng)分。仔細借鑒陰陽的概念和語法對于當代中國建筑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由古建筑中國編譯,古建筑中國——建筑文化一站式服務平臺,專注于建筑產業(yè)鏈,是以古建筑傳統文化為核心的建筑行業(yè)綜合運營服務商。宗旨是傳承、應用、創(chuàng)新古建筑,引領行業(yè)持續(xù)健康發(fā)展。聯合建筑產業(yè)鏈上下游企業(yè),與咨詢、設計、施工、房地產開發(fā)商、材料經銷商等企業(yè)達成戰(zhàn)略聯盟,形成對國家一帶一路、新區(qū)建設、特色小鎮(zhèn)、和美麗的鄉(xiāng)村。